亲临黄河入海口:见证生态与文化的交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流经九省区,在东营汇入渤海,也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环境。为了解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现状,7月19号,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知行河韵--黄河调研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东营黄河入海口实地调研学习。
黄河入海口生态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陆地,它拥有沼泽湿地生态区、槐林生态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海滩湿地区和新国士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区,设立了湿地之窗、芦花飞雪、槐花飘香、柳林叠翠、黄龙入海长堤观海等黄河口“十景”,黄河从这里入海,形成海河交汇的奇观。
黄河奔涌,汇入渤海。团队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前往黄河入海口。在工作人员的热情解说下,观察黄河的自然风情,亲眼见证了“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等弥足珍贵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沿途两岸的野草、柽柳、灌木,次第交错生长,到处可见的芦苇荡和时不时飞过空中的鹳鸟,用最原始最自然的方式,展现黄河与大海的交汇之美。观后,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能亲眼看到波澜壮阔的母亲河,感受黄河文化,这一趟不虚此行”。
在黄河口生态区,实践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入海,海河交汇的奇观。实践团队向游客开展宣讲,讲解了保护黄河三角洲生态和珍稀鸟类的重要性,也向大众讲解了黄河三角洲的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并倡导全民投入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中去。
其中黄河入海口鸟类博物馆内展示陈列了包含珍稀鸟类标本在内的1400件标本物,这些标本制作精良、栩栩如生,能够让实践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到各种鸟类的形态、羽毛、颜色等特征,黄河入海口鸟类博物馆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通过展示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呼吁人们保护鸟类、保护自然环境,共同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
下一步,实践调研团队将充分凝练调研成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为推动黄河流域区域形象塑造,讲好“黄河故事”贡献力量。
座谈交流拓岗共谋校企新篇
为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7月19日下午,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正处级组织员许广法带领全体实践队员赴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活动。双方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就业育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国瓷公司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学院一行观看了宣传片,参观企业展厅、研发中心及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国瓷材料的发展历程、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以及核心产品等情况。在高端功能陶瓷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和产业化应用。作为国内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国瓷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在电子陶瓷、催化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参观过程中,学院师生对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和严谨的研发流程表示赞叹,并就产品造型设计、材料制备工艺、产品性能优化等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国瓷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银果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及未来规划。许广法向企业方介绍了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特色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希望双方在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教学实践以及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等方面深化合作。双方就建立长期校企合作机制达成共识,国瓷公司表示将为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岗位,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后,双方共同为“大学生就业育人基地”揭牌。
据悉,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功能陶瓷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工信部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工信部知识产权工业运用试点企业、中国工业大奖、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山东省5G产业方向试点示范企业、山东省新材料产业民营企业10强、山东省“十强”产业(新材料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等称号。
此次调研活动为学院与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助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